深入了解全球游艇制造厂商,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不少股东之前就是该品牌游艇的船东。船东在多年前买或定制了该品牌的游艇,后来选择入股该制造商,甚至直接收购,这类例子其实不少。
机动艇,就举个国内船东的例子,万达集团N年前买了艘英国Sunseeker Predator 108,后来在2013年直接收购了英国豪华游艇制造商Sunseeker International(圣汐国际)91.8%的股份。
帆船,来看看芬兰船厂Baltic Yachts,创建于1973年,其在定制帆船界很出名,设计、品质、性能极佳,走在创新环保的前沿,交付近600艘船艇,其目前最大的股东Hans Georg Nader就是由船东转变而来的,他是德国假肢矫形公司Otto Bock的老板,7岁开始玩船,很早选择Baltic为自己造船,后来于2013年收购了Baltic多达80%的股份。当然,收购后,Baltic也还在为老板造更大更炫的帆船,其中就包括精艇网以前详细介绍过的2017年交付的全球最大全碳纤维单桅帆船53.9米Pink Gin VI。
53.9米Pink Gin VI
还有个别船东,用过买过不少品牌的游艇,但由于在市面上找不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艇,于是决定自创品牌,进入了游艇制造行业,这类是真爱船也必须有钱有时间,比如Wally创始人兼总裁意大利商人Luca Bassani,他在1994年创立了Wally,他认为新材料对创新至关重要,该品牌的帆船及动力艇的确很特别,算是船东自创品牌比较成功的案例。
Wally的帆船及动力艇
还有些船东,入股或者收购某个制造商,纯粹是出于投资的考量,因为他自己的游艇是A品牌的,后来投资收购的却是B品牌。
当然,相较于船东变股东,股东变船东就很理所当然了。既然已经是该制造商的股东甚至老板了,后续的艇当然应该在自家造了,这类例子挺多,比如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在2008年收购了荷兰超级游艇制造商Feadship旗下一历史悠久的造船厂Royal Van Lent,后来就在Feadship定制一艘101.5米豪艇Symphony,并于2015年交付,这也是该品牌当时建成的最大艇,首艘百米以上的艇。
101.5米Symphony
不管是船东变股东,还是股东成船东,前提都是游艇制造商本身具有魅力及价值!